癌症殺手|美國研究揭1時段食晚飯 生瘜肉風險達46%恐變大腸癌

食用安全

撰文: 羅嘉欣

發布時間: 2024/06/06 13:58

最後更新: 2024/06/09 13:13

分享:

分享:

美國一項研究指出,有晚食習慣的人士,大腸長出瘜肉的風險比其他人高46%。

【晚食習慣/瘜肉/大腸癌/癌症風險】飲食習慣會影響身體健康,除了食材上的選擇之外,原來進食時間亦同樣重要。美國一項研究就指出,在某一個時段吃晚飯,大腸長出腺瘤瘜肉的風險會提升46%,且有機會演變成大腸癌。

最新影片:

綜合外媒報道,美國若許大學醫學院(Rush University Medical College)研究團隊曾經分析飲食時間與大腸癌之間的關聯性,他們調查了664名進行大腸鏡檢查的人士,詢問他們的飲食習慣,其中42%人表示自己有晚食的習慣。

甚麼是晚食?研究人員就指出,在睡前3小時內進食,且一周內有4次或以上,便可以被定義為有晚食習慣。研究報告發現,有晚食習慣的參與者,大腸長出腺瘤(adenoma)瘜肉的風險,比沒有晚食習慣的人士高上46%,腸道內有3個或以上管狀腺瘤的可能性亦比其他人高5.5倍。雖然腺瘤瘜肉並非癌症,但隨著時間推移,有5至10%的病例會出現癌變,繼而演變成大腸癌。

那麼,為何晚食人士容易出現大腸腺瘤?研究人員就解釋,當人體在接近睡眠的時間進食,就會打亂人體的「晝夜節律」 (circadian rhythm)及「週邊晝夜節律」(peripheral circadian rhythm),破壞胃腸道的內在生理時鐘,令腸道以為現在是白天。

此外,營養與飲食學院發言人Amy Bragagnini亦指出,大部分晚食人士所選擇的食物都較為高脂、高糖,導致攝取的熱量遠超過身體所需,有機會令體重增加。

【同場加映】初期大腸癌3大警號+4大常見症狀

點擊圖片放大
+9
+8

HKET App已全面升級,TOPick為大家推出一系列親子、健康、娛樂、港聞及休閒生活資訊及影片。立即下載︰https://onelink.to/f92q4m

追蹤TOPick WhatsApp頻道睇最新資訊︰http://tinyurl.com/3dtnw8f5